当前位置: 首页 > 正文
网络安全宣传

网络安全宣传

网络安全小常识

时间:2024-02-25 14:38:064  作者:  点击:

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等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,骗取受害人信任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汇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

1.牢记四要四不要:

①四要:

转账前要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;

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;

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;

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、亲友被骗时要及时拨打110。

②四不要:

不要向其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;

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、逮捕令、资产冻结令;

不要点击不明链接;

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
2.一旦遭遇诈骗,保存好汇款或转账时的凭证并立即报警。

非法校园贷是指一些不良网络信贷利用信息宣传,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“套路贷”“高利贷”陷阱,“小贷”滚成“巨债”,并采取威胁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进行催贷,严重危害大学生的生命安全。

1.校园贷往往会让同学背负上沉重的还款负担,贷款利息往往要比贷款本金高出许多,校园贷高额的利息,常常令整个家庭都陷入泥潭。

2.校园贷办理平台带有黑社会性质,若贷款学生未能按照要求归还贷款本金、贷款利息等欠款,平台会安排一些人员进行暴力催收,损害学生人身安全。

3.不要相信“裸贷”“学历贷”等产品,可通过勤工俭学或助学贷款等方式获得金钱支持。

4.确需贷款要选择有正规许可的机构办理,并及时按约还款,维护良好信用。

5.如果发现自己进了校园贷的圈套,请及时向学校老师、父母反映情况,必要情况下,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。

6.树立正确金融观和消费观,纠正盲目超前消费、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的错误观念。

3警惕网络传销,爱财取之有道

七大新型网络传销模式:以高利益的诱饵的金融投资理财类传销;以互联网创新为幌子的境外投资类传销;以“消费返现”为口号的商城促销类传销;以慈善、公益为名头实为敛财类传销;以保健品、收藏品、投资等为载体的骗老类传销;社交平台内的微商类传销;设置高收益推荐奖励的理财游戏类传销。

1.遇到创业投资项目,要仔细研究其商业模式,凡是鼓吹轻松赚大钱,许诺交钱入会、发展人员就能有回报的项目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
2.保持清醒头脑,理性判断,不存侥幸心理,克服贪念欲望。

4警惕网络谣言,内容需要分辨

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(例如邮箱、聊天软件、社交网站、网络论坛等)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、目的性的话语。

1.辨别网络谣言幕后推手:

上游:一些对品牌推广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,购买增粉、点赞及转发等服务。

中游:部分公关公司,签合同、写方案

下游:职业“网络推手”做策划、用水军,如“立二拆四”“秦火火”等。

2.牢记免受谣言固扰口诀:

①理性上网不造谣

通过正当、合理的途径去寻求解决办法,不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,蓄意制造传播谣言。

②识谣辟谣不信谣

查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,是否存在偷换概念、以偏概全、标题党、抓眼球等迹象,是否符合常识、符合科学原理;访问“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”、“科普中国网”等平台学习科普知识,查证谣言、举报谣言线索。

③心有法度不传谣

戒除“宁信其有、不信其无,从众心理”。发言或转发前考虑是否有确凿根据,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,以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和后果。

5Wi-Fi隐患可不少,连前一定要选好

Wi-Fi隐患主要有两种形式:一是正常Wi-Fi被不法分子入侵,二是不法分子建设假冒可信热点。如连接到被不法分子控制的Wi-Fi,个人信息安全会面临巨大的风险。

1.避免连接没有密码的公共Wi-Fi。

2.公共场合连接Wi-Fi时请同商家确认好Wi-Fi名称。

3.安装安全软件,进行Wi-Fi环境等安全扫描,降低安全威胁。

4.Wi-Fi认证方式使用安全的WPA2,建议隐藏SSID(服务集标识)。

5.日常不用Wi-Fi时,关闭电子设备的Wi-Fi功能,以防自动连接恶意Wi-Fi。

6. 不使用公共Wi-Fi进行购物、网上银行转账等操作,避免登录账户和输入个人敏感信息

互联网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网络安全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,希望每个人都要增强防范意识,提高网络安全知识,避免上当受骗。